历史
绿色小说网 > 其他综合 > 官策 > 官策-第172部分

官策-第172部分(2/2)

,还有传言说她是同性恋的,反正关于她的故事在岭南很多。

    这些传言的真假勿论,这至少说明,唐玉这个人在岭南很有名,知道她的人很多。

    今天,南方日报总编老邱就找到唐玉谈话。

    老邱是个性格温和的长者,从事宣传工作几十年,可以说是老谋深算,非常沉稳。

    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培养人才,善于用人。

    像南方日报这样的报纸能够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报,可不仅是因为其是省委宣传的喉舌。

    全国几十个省,有很多地方省的日报经营无力,报纸销量还需要政府强制推行订报的方式实现,搞得有些地方党员干部因为订报任务而叫苦不迭。

    南方日报之所以有影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市场和宣传需求高度统一了起来,报纸的内容充实,贴合人民生活实际,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欢迎,这才有了南方日报今天的影响力。

    而做这一块策划和把关的人就是老邱。

    唐玉脸上挂着笑,端着咖啡杯轻轻的晃荡,道:“邱总,你找我的目的我清楚,不就是为今天我写的那个报道吗?怎么了?你有什么想法?”

    老邱笑了笑,颇为欣赏的看着唐玉道:“唐玉啊,这一次省里组织公选,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部里面给我们的要求是让我们积极宣传,认真做好这一次公选的宣传工作,你昨天写的那个稿子,是不是有不妥?”

    唐玉笑道:“邱总,这个问题不能这样看,搞宣传工作首先要搞什么?首先就是要有影响力。这次干部公选工作影响力够不够?我看还不够,虽然中央的媒体有过这方面报道,但是在我们岭南来说,还不行!”

    她顿了顿,道:“所以啊,我得从中间挖掘素材,先把影响搞出去,然后再跟踪报道,完成任务!”

    唐玉作为现代媒体人,对“炒作”这个词是一点都不反感的。

    就像这一次公选的事儿,不炒作一点,怎么可能造成影响?一点影响没有,怎么宣传?

    所以唐玉就搞了一个质疑,质疑这一次干部公选的公平公正性,因为在公选开始之前,已经有人在搞歧视,在用有色眼镜看人了,比如说马小娜。

    唐玉就先要抓这个典型,把这事炒起来,炒得让社会各方面的眼球都聚焦到这件事上。

    老邱微微蹙眉,眼睛盯着唐玉道:“唐玉,你后续有什么打算?你难道不担心一旦影响大了,给我们省委公选工作带来压力?”

    唐玉咳了咳,道:“邱总,这个马小娜啊,有才华、国外留学回来的大海龟,可是这只海龟政治觉悟太差。她道这一次公选是干什么?真就是几个市吸纳几个从内地过来的干部这样简单?

    yuedu_text_c();

    她也不想想,这一次从中央到地方,花了多少精力在这一次公选上面,如果就是因为要调整几个干部,我看这样的看法太浅薄、太单纯了!“

    她顿了顿,道:“所以啊,我们写这篇文章出去,绝对不会引起问题的,即使是引起问题,这个问题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目标。”

    老邱轻轻的咳了咳,拿着稿子递给唐玉道:“你拿去吧,好好把握,你要记住,我们的工作永远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宣传,一个就是监督!宣传好的东西,监督有问题的事情,这两块工作都要把握好!”

    唐玉伸手接过老邱递过来的稿子,她扫了一眼,脸上化成了一朵花。

    她盯着老邱道:“哎呀呀,我们的邱总这支笔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啊,我这篇文章经历这么一改,那更是入木三分,了不得了!”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岭南省一批干部公选,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因为南方日报的一篇题为《公选不必回避,歧视是公选的准则?》的文章在全国一下被人聚焦了。

    南方日报这篇报道发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然后各地方电视台随风而动,纷纷开始聚焦这件事。

    很快,大家就明白了这件事的原委,原来这一次岭南省干部公选,其备选对象是内地官员。

    而海山市组织部副部长马小娜提出的三个条件,也被这篇文章逐一的解读,唐玉在文章中有犀利的十连问,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地区歧视、学历歧视和年龄歧视……

    唐玉一问这一次西部干部入岭南的中央真实战略意图岭南的一些单位和个人是否领悟到了?

    唐玉再问,既然是从西部过来的干部,却又要求他有岭南工作的经验,这是不是和要求好马要长牛角一般无稽而荒诞?

    还有,为什么一些岭南的干部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是基于瞧不起落后地区同志的心理吗?

    唐玉文风犀利,问的问题招招不离马小娜的后脑勺,可以说是辛辣到了极点。

    而现在,马上公选就要开始了,在这样的时候,全国的媒体突然聚焦这件事,也让岭南相关部门一下神经紧绷起来。

    马小娜试图向记者解释自己要求的真正目的和意图,但这事哪能解释得明白?

    很快,她就郁闷的接到了海山市副书记江铸的电话,江书记在电话中严厉的批评了她,让她认真、深刻的反思,要从根本上弄清这一次中央组织西部地区干部东调的深刻意义。

    而这件事的影响还不至于此,这次干部公选,备选对象都是西部各省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说他们把最好的苗子都拿出来了,让他们到沿海参与的沿海的经济建设,为沿海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遭遇了这样的歧视性要求,很多省就把这个问题反馈给了中央相关部门。

    最后,岭南省委承受不住压力,公开召开记者发布会澄清此事,并明确表示外界所传的关于公选歧视性要求是因为个别干部口误造成的,公选官方并没有任何歧视性要求。

    为了配合省委澄清此事,岭南各市的评审和主任评审都纷纷接受媒体采访澄清此事,渐渐的这波歧视之风被压了下去,而这一次公选,受关注的程度也一下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了。

    酒店,套房里面的沙发宽大而舒服,马小娜坐在沙发上却如坐针毡,心情烦躁。

    电视里面播放的正是一段采访,南港市的主任评审候洪军正对这媒体一脸期盼的道:“我对这一次公选给予了极大的期望,这次公选我们是从全国的优秀干部中选拔人才,这是中央对岭南的政策倾斜,而我们南港也非常期待……

    目前我们市只有一到两个名额,这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名额给我们,但是竞争非常激烈,我们遗憾没能拿到更多机会……“

    马小娜看着电视里面正襟危坐,侃侃而谈的候洪军,她气不打一出来。

    这一次她收到市里的批评,省里的处分,搞得酒店门都不敢出,很大程度上都是让这个候洪军给整的。

    南港市和海山市毗邻,一直都存在激烈竞争,因为竞争,所以两地政府向来不和,两地的官员到一起也是火药味非常浓的。

    这一次马小娜大意了,没有料到这个侯洪军这般阴险,揪住了自己的辫子,竟然引来了记者。

    而那个叫唐玉的记者也更是让马小娜恼火。

    yuedu_text_c();

    这个女人,笑里藏刀阴险得很,表面上客客气气,转过头去就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刀,搞得自己措手不及!

    马小娜在海山的时候就听说了省城的记者厉害,这些年市里为了和媒体搞好关系,花了不少的精力。马小娜今天总算领教了一把省城记者的无孔不入,这样犀利的报道,如果马小娜在海山遇到这样的事儿,那家媒体都得给他拆了!

    “这事儿没完!”马小娜扯着咬牙切齿的道。

    第0627章 捅马蜂窝了!

    这一次岭南公选一批正处级干部所有的议程在两个星期内完成。

    根据岭南省委组织部的通知,凡参加公选的同志,一律要求在公选第一次笔试前凭借介绍信和有效身份证明到岭南省委组织部报道,领取考试相关工具。

    在其后的两个星期内,参选干部不能离开岭南,需要随时等待岭南省委极其下一级党委组织部的传唤复试通知。

    陈京是在公选前三天从香港返回岭南的,他在临港转了一圈,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一把共和国特区的气象。

    然后,他亲自驾车跟着导航把整个泛岭江三角洲地区全部跑了一遍。

    对待陈京入岭南这件事,无论是方婉琦还是金璐都非常热心。

    方婉琦现在人在京城,她从京城长大,到楚江去工作算是体验基层和困难地区的生活,而陈京和方婉琦的条件相反,陈京缺乏的就是到发达地方执政的经验,缺乏的就是全球化的视野。

    而金璐更是过来人,她从楚江到岭南然后到香港工作了很多年,她更清楚走出楚江的重要性。

    这一次金璐专门给陈京配了车,另外还安排了一个真正的岭南通,这兄弟叫欧剑村,是岭南一家著名市场咨询公司的副总裁,对岭南各地区的人文、经济、社会等知识了解非常深。

    陈京在香港学习的这一个月,就和欧剑村住一块儿,老欧是天天给他讲解岭南的风土文化、经济特点、开放历程等等事宜。

    而这一次陈京驾车实地考察,也是老欧建议的,并且他全程陪同。

    陈京亲自驾车,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岭南交通的便利,城市之间的交通可以说是畅通无阻,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驾车很轻松快捷就能到达。

    陈京在临港拿的车,第一站去海山市,中途经过顺山市,而在顺山吃午饭,品尝粤菜顺山煎虾饼、顺山野鸡卷、鱼腐、蒜香焗水晶瓜等等。

    欧剑村是个标准的岭南人,说的是大舌头普通话,还好吃吃、喜欢茶、这是他的个性。

    在性格方面,他颇为豪爽,也很大方,有时候吃东西还和陈京争着出钱。

    当然,陈京并没有跟他讲自己的工作,在欧剑村的眼中,他还把陈京当成是某大学的学者了,所以,对陈京他是相当的尊重。

    因为朋友多的缘故,中午在顺山就是满满一桌子人吃喝。

    他们大都是岭南人,他们说着白话,吃着粤菜,侃着大山,品着功夫茶,那种悠闲劲儿,让陈京很是感慨。

    欧剑村有很多观念一针见血。

    他说任何人,不管多高尚,不管多高洁,经济都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高尚都是空中楼阁,而有了这个基础,生活就有了品味和尊严。

    这话很有铜臭味,但陈京细细品味,却觉得很有道理。

    就像岭南这个地方,节奏如此快,有很多上班族一天忙活,两头见黑,可是生活依旧是那么的困难困苦。

    而现在这一桌子人,却能够如此的悠闲,享受典型的岭南式的悠闲生活,这中间的差距也就是经济基础这四个字。

    而就是这四个字,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跨不过这个坎儿。

    陈京很庆幸自己一直对金钱方面还是有一些眼光的,这可能是跟澧河的工作经历有关。

    在岭南工作了好几年才省到五千块钱,最后因为要活动工作调动,这五千块钱都全砸出去了,那种生活拮据的日子他体验过了。

    yuedu_text_c();

    现在陈京账上也有了好几百万了,他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态度也在慢慢的改变,至少从容了一些,自信了一些。

    即使是在岭南这样的富庶之地,陈京走到不管多大的场合,他依旧不犯怵,可以将金钱的问题从容的看淡!

    ……

    陈京到粤州的时候,才倏然发现这一次公选已经被炒得非常火了,随便买一张报纸,他就能看到关于公选的各种报道、质疑、期待和评论!

    而他从省委组织部报名出来,在门口就碰到了有记者拉着这一次的候选人采访。

    他立刻加快脚步,却没能躲过记者的围追堵截。

    迎上来的记者很漂亮,上身穿着小西装,下身短裙配着黑丝袜,那窈窕的双腿被衬托得修长妙曼。

    对记者,陈京天生有些敏感,他看着这名脸上挂着笑,但举止言谈之间又很干练的女人,他心中清楚,自己面对的可不是善男信女。

    为了跟踪采访这一次的公选,唐玉这一次是亲自带队,下了大力气。

    她主要把目光投向了每个省的候选人,希望能在这一批候选人中通过自己的眼力来筛选一批跟踪报道的对象。

    通过跟踪报道,可以全方位的把这次公选的种种问题和考验都报道完全,力求把这一次候选人参选的各种心路历程都报道出来,从而把这一次宣传工作做成样板。

    她能明显的感觉出来,这一次来参选的很多干部表情很凝重,毕竟,十几比一的选中比例,成为了压在很多人心口上的一块巨石。

    而另外一方面,她又能明显感受到这一些精英们在竭尽全力的向岭南推销自己,这一点从他们接受媒体采访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有很多人甚至主动向媒体表示一些自己的观念和见解。

    唐玉今天是带足了人马来的,为了组织这一次宣传,她组织和省电视台合作,平面媒体加电视媒体一起联动,目的就是要把报道最大化。

    本来如不是特别关键的人物,她是不亲自出面采访的。

    但是她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很年轻的干部从省委组织部大门报到处出来后就急匆匆的往外跑,好像是在躲避记者,她职业本能作祟,立刻凑上去即兴采访。

    而随行一起来的电视台摄影一看她亲自出面,摄像机也往这边转过来。

    “请问这位同志,您是哪个省的备选干部?”唐玉客气的和陈京打招呼。

    陈京站住身形点头道:“我来自楚江省!”

    唐玉瞟了一眼手上的材料,马上道:“哎呀,同志,请问你就是陈京处长吗?根据我们拿到的资料,这一次楚江只有一个年轻干部参选,没想到这么巧,我今天能采访到您!”

    唐玉的杀手锏就是亲和力,有人说她笑里藏刀,大致就是说的这个特点。

    她言谈举止很柔和,但是文风相当的犀利,尤其是一些批判的问题,有时候她是毫不留情。

    唐玉和陈京很快的就聊开了,而当她把话锋转到这一次关于公选歧视的看法的时候,陈京的回答让人十分的意外。

    陈京表示,他对歧视表示理解,再说了党内选拔任命干部,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干部,因为这是对人民负责任。

    所以,因为某个岗位的特殊情况,而提出任何条款,只要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的,都应该是合理的,不应该把这些条款当成歧视……

    同时陈京还认为,有很多人在歧视这个事情上大做文章,是有炒作之嫌的,没有必要。

    这一次关于干部公选报道策划的成功,是唐玉得意之作。

    今天她还是第一次遇到陈京这样的回答,不知为什么,她心里就犯堵,心情一下子就糟糕了。

    她忙里偷闲看了陈京的资料,资料上陈京是来自于港大培训班,她一想陈京这条件明显就比其他的干部有优势,他自然希望这些歧视条款能够实施了。

    yuedu_text_c();

    这样一想,她心中对陈京就有了成见,她立刻问出了激烈的问题。

    她的杀手锏就是那十大反问,陈京皱了皱眉头道:“记者同志,我个人的观念是要客观的看待这一次公选活动。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另一方面我们要理性的看待。不管怎么说,这只是省里面要选拔一批正处级干部的公选,不宜拔得太高。

    另外,媒体对公选的报道,应该还是适度和适宜为好,过度的报道或者是过度的聚焦,不仅是浪费资源,而且也不利于公选的顺利开展。“

    陈京是组织部出身的干部,而且他也是尝试过公选的干部。

    他非常清楚类似这样的公选,最忌讳的就是被人恶意炒作,一旦炒作起来,别人关注高了,问题就会暴露很多。

    改革本来就很艰难,就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而一旦被过度聚焦之后,各种不成熟或者说是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这对改革是极其不利的。

    很有可能因为媒体的原因,让管理层或者是领导动摇信心,一旦那样,整个改革就会停滞不前,这是非常让人惋惜的。

    陈京是这样的态度,他认为理所当然。

    当时唐玉却越听越觉得陈京不顺眼。

    陈京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讲她搞恶意炒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