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又宠着她,忍不住心生了羡慕,便发泄了一下心里的苦闷,当时姜可可让她再等等吧,最起码也要找到对她好的人才能结婚啊,若不然婚姻就是‘坟墓’了。
这样的说法新奇又很准确,那些嫁错人的,岂不跟进了‘坟墓’一样吗?生活像一潭死水,死气沉沉,半点看不见往昔的活力。
被人劝着,赵志红便想好吧,那再等等,没准就跟姜可可说的,再等等,没准属于她的缘分就来了呢。
谁曾想,她还没等到她的缘分,却先等到了高考!
这事比等到她的缘分还要让赵志红况也不算是特列,不少以高考为希望为唯一出路的知青基本都是这样勤奋,用尽一切时间去学习,连平时爱因为鸡毛蒜皮小事争吵的习惯都没了,知青大院气氛好了不少,大家都放下了往日的小摩擦,一心向学,弄得村民见了也不忍心打搅人家,就是生产队长见到上工不认真偷摸背书的知青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不管怎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不管老师曾被打成‘臭老九’,华国老百姓心中,其实还是很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人的。
而塘边村的男知青那边也没人买到教材,于是便厚着脸皮跟女知青们借,女知青们问了姜可可这个主人的意见,没问题之后大家便开始‘互通有无’了,也开始凑在一起学习,互相教导,毕竟有些题真的不擅长,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凑在一块商量想法子总能解决的。
至于实在解决不了的,那也没办法了,塘边村又没有老师,没法问啊。
唉不对,这牛棚里不就住着好几个大学教授吗?江寄余他外婆外婆就是名牌大学的教授啊,要不,偷偷过去问问他们?
渐渐地有人把主意打到老莫教授他们身上,但是还是有些不敢,他们是‘坏分子’,接触太多会有麻烦的吧?可是不接触的话学习搞不懂,到时候考试没考中怎么办?而且万一只有这一届高考呢,没考中是不是就此没希望了?
在姜可可故意藏拙不教人,其他知青也是半桶水吊啊吊,不会不懂的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终于有对高考的渴望大于害怕的知青上前去问了,那知青也不是别人,而是赵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