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远去信请他来京师呢,原来是有求于他。
    这还真是巧了,
    他来京是想要联络韩世功给北边正起义的大侄子他们找个外援。
    而韩世功请他来却是想让他帮忙摇旗呐喊,助推北伐,
    双方的目的和计划虽然都不相同,
    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来这次的京师还真来着了。
    如果真能助推北伐,
    不但大侄子他们的外援基本上妥了,
    甚至连他自己还能顺带着再狠狠出一波名。
    虽说现在他的名气就已经不小了,
    但身为文人,尤其是已经入道的文人,又有谁会嫌自己的名声太大呢?
    要知道文道的修行本身就是跟自身名气息息相关的,
    名头越响,作品传播越广,
    得到的文气反馈也就越多。
    譬如这段时间,
    李玄就察觉到自己的文气积累明显又提速了。
    正常来说,文士在跨入文道中品之后修为进度都会大幅放缓。
    因为文道中品和文道下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实际上却是云泥之别。
    如果说文道下品的时候文士的文气还只是涓涓溪流的话,
    文道中品就已经如同江河湖海一般,
    所以才会有文气如渊的形容。
    因而在迈入文道中品之后再想向上进步,
    每提升一个层次所需要的文气都要远超之前多年修行积累的总和。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大儒在跨入文道中品之后每提升一个境界往往都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苦功,
    而且绝大部分一辈子都只能停留在文道五、六品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个惯例到了李玄的身上却不起效了。
    自他从靳国那边回来,至今也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他这文气修为眼看就要五品圆满了。
    虽然就晋级的效率上来看,
    比起已经未迈入文豪之境的时候已经明显放慢,
    但要从文气增加的绝对数量上来看,
    其实效率已经比那时候高出了十倍都不止。
    别人要困顿多年,甚至可能一辈子都难以迈过的关卡,
    他这才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快要磨平了。
    而这显然都是他最近名气大涨,诗作广传的功劳。
    如今自然传播就已经这样了,
    再要配合韩王他们造一造势,他的名头岂不是还要更上一层楼?
    只怕文道四品这等顶尖文豪之境,离他也已经不远了吧?
    越想越觉得有戏,
    看来有必要尽快跟韩王他们开诚布公交流一番,
    让他们不用顾忌那么多,
    尽管来,大力点,他都受得住。
    让舆论躁起来吧!
    然而他还是有点小瞧自己的影响力了,
    事实上都没用韩王他们发力,
    随着白天的事在京师中传开,影响就已经开始发酵了。
    “听说了没?诗仙李长青来京了!”
    “这么大的消息,我怎么可能没听说?
    可惜消息得的晚了,没能赶上,也不知这位诗仙是何等的风采!”
    “那你真是可惜了。”
    看同伴遗憾的样子,先开口那位顿时忍不住得意起来:
    “你是没看到,今天不知有多少人去迎接,甚至连韩王府和秦相府都派人去了,啧,那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