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百二十一章:预订(2/2)

并且随着蒸汽机等器械的出现,种地所需要的人手,也会越来越少。

    从而能够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出来。

    并给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远远跟不上粮食的增长。

    新型农作物的产量太高了啊,而人口增长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粮食的增长,短期内是爆发式的。

    所以,接下来,不愁百姓没有粮食吃的问题。

    但是这又要催生出新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粮食过剩的问题。

    粮食一过剩,粮价就会大大降低。

    而谷贱伤农,会导致愿意种地的百姓越来越少。

    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提升粮食的附加值。

    比方说多建设一些养殖场,消耗大量的粮食来养猪、养鸡鸭鹅等等。

    另外就是粮食加工,提高附加值。

    而对于人口过剩,哪就只能增加其他的岗位,比方说经商,比方说服务业。

    就拿后世来说,一个快递行业,一个快餐行业,养活了多少人?

    贡献了多少就业岗位?

    而后期,报纸方面,也肯定是会送货上门的。

    而这,就牵扯到人手和成本的问题了。

    尤其是先期,一定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大量的资本。

    教育部有钱吗?

    肯定是有钱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苏长生和李世民的共识。

    而最近几年,大唐的税收正在逐步提高。

    户部有钱了,自然也短不了教育部的钱。

    但是教育部只能说有钱,也并不富裕。

    报纸想要铺开销售摊子,初期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报纸定价不高的话,肯定是难以维持的。

    所以,苏长生才将报纸的价格,定到这么高。

    不过这个价格只是暂时的,后期肯定会逐步降低价格。

    很快,大唐月报接受预订的消息就流传出去。

    喜欢大唐月报,想要购买的人,可以到各地的教育部衙门去预订。

    只需缴纳一百文钱,等下月十六,就可以到教育部的分衙门去领取报纸。

    本来苏长生是准备将时间定在初一的。

    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年底了,下个月初一,可就是大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让人去领报纸,有些不像话。

    苏长生直接将时间定在了大年十六,让过了十五。

    当然了,这里的时间,仅限于长安城。

    其他地方,自然是不可能这么快的。

    像大唐最偏远的地区,怕是要三四个月之后,才能看到报纸了……

    命人传出这个消息滞后,苏长生也在观望之中。

    最尴尬的局面就是,这边消息传播出去了,但是却是没有人前来预订。

    这在后世,是极有可能出现的,大家都喜欢白嫖。

    不花钱,自然是千喜万喜的,但是一花钱就不行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哪可就尴尬了。

    幸好,事情并没有出现苏长生预料的最坏的局面。

    反倒是预定处,相当火爆。

    当然了,前来预订报纸之人,多是官员,还有文人。

    或者是哪些富贵之家,哪些不差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