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带球跑吗?地球的球(4200字,求订阅月票)(2/2)
 
mp;emsp;陈神暗中翻了个白眼。
      就你话多。
      难道还要告诉你,在生物实验所的地下,埋藏着的怪兽蓝血是按吨计算的不成?
      “这个你们就不用管了,怪兽蓝血用起来不用太省,要以实验效果为第一考虑。”
      “如果用完了的话,我会找对面再空运一些过来的,你们不用操心。”
      如果用完了,就从生物实验所里再抽出来。
      血液这种东西,不管是大怪兽还是小怪兽,成分应该都是差不多的,顶多也就血型可能有差别。
      不过这么说的话,怪兽的血型会不会成为影响热能含量的一个因素?
      某一个品种的怪兽血液会不会特别适合当火箭推进的燃料?
      比如飞蛇本身就会飞,它的血液质量会不会比起只能待在地面上的蟹兽更好?
      经常运动的怪兽血液质量,会不会比一直懒惰不运动,成天待在笼子里的宅男怪兽要强?
      离开实验室的陈神突然在脑子里冒出了这个想法。
      也许可以在以后找机会引导对面试验一下?
      在实验所里面逛一圈,收上来一圈的报告,中途陈神还碰到了过来参观的三组机甲驾驶员。
      现在可以确定还有一头怪兽在海里,机甲对抗怪兽基本已经成为了定局。
      所以他们九个也转了编制,从本来的公务员编制,转成了战斗编制。
      对于这个情况,三组驾驶员并没有太大意见。
      他们本来就是军人转到这里的。
      现在也不过是转了回去而已。
      今天他们过来就是为了亲身了解怪兽的构造,以此希望以后他们跟怪兽作战的时候可以更加理智的决策。
      另外,等到国外的机甲基地完工之后,他们之中的两组也会作为第一批战斗型机甲驾驶员驻扎在国外。
      而且他们也要开始带徒弟了,现在国内正在大肆寻找三胞胎,同时也在做着新的通感实验,测试非三胞胎却有血缘而且关系良好的三兄弟有没有可能驾驶赤红暴风。
      陈神带着报告回到办公室,只花了一个小时就全部看完了。
      因为这些报告他早在实物实验所的时候就已经看过差不多的版本了。
      只不过当时的实验对象是幼体怪兽,两者在一些数值上面有差异。
      但是特性是不会改变的。
      现在国内做着的这些实验,基本都是重复研究,目的只是为了洗白前一年实验所时期获得的怪兽资料。
      等到那些资料完全见光了,对面后面再想搞宣传战,隔个十几年解封一份机密文件,然后文件上面说怪兽其实源自于国内,这样的套路就不好使了。
      报告略略翻过,都没有什么新东西,陈神把注意力放回了系统身上。
      现在已经过去大半天了,以他现在逐渐回暖的热度,那03的进度应该已经跳过去了。
      打开系统面板,只见最顶上的项目进度显示101%!
      已经越过百分之十了。
      项目信息公开。
      陈神马上点开,然后脸色一下子就呆了。
      因为在面板上显示的项目正在他念叨过好几次的项目
      核聚变!
      而且还是p露spromax版本。
      重核聚变!
      这个项目就是可以推动地球的【行星发动机】!
      陈神真的没有想到,惊喜居然会来得这么突然。
      上一次无人机甲关联到一个人造虫洞就已经是欧气爆发了,没想到现在又来了一个重核聚变。
      这让他有种白嫖党在抽卡游戏里面把把神抽的感觉。
      难道是最近自己在生化实验所这一年时间里已经不知不觉地偷渡成功,恢复了欧皇本色?
      陈神抓了抓脸,感觉的确比以前更白了一点。
      他这才恍然大悟。
      也许的确是因为在地下基地待的时间太长,脸变白了,所以运气才变好了!
      果然,自古以来在地下挖工程的,从来都不会挑风水不好的地方开挖。
      陈神感慨一下,把注意力放回到系统的技术上。
      一上来,系统抛出的就是行星发动机最基本也最关键的技术。
      真空岩石重聚变技术。
      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岩石中的硅元素进行核聚变反应,在获得无尽能源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高能高压的等离子流。
      这里的等离子流本质上是跟藏羚羊发动机喷出来的东西是一样的。
      只不过两者之间的能量等级完全不同。
      行星发动机的等离子流彻底以千公里为单位计算,而藏羚羊的等离子流却只能够喷出十几米或者几十米,就在大气中消失不见。
      除了这项技术以外,现在系统并没有放出其他的技术。
      作为最关键的技术,真空岩石重聚变就已经把这10%的技术份额都占光了。
      现在系统里面除了一个技术大纲和技术梗概外,其他信息完全没有放出来。
      不过陈神不嫌弃也不失望。
      光是现在放出来的信息就已经够他研究的了。
      先打开系统的概述总结,第一眼就看到了两种行星发动机的描述。
      转向发动机和推进式发动机!
      前者负责控制地球前进的方向,而后者则源源不断地为地球前进提供澎湃的动力。
      而且这两种发动机中还有不同的体型。
      比如推进式发动机,就有直径十公里的小型推进式发动机。
      此外还有直径三十三公里左右的大型发动机,转向发动机的规模也与此相同,也是三十三公里的直径。
      除了直径外,还有高度的不同,行星发动机可以从八公里到十一公里的高度进行调节,根据不同的需要建造不同的高度。
      而在推力部分。
      当大型发动机全功率启动的时候可以产生150万亿吨的恐怖推力,而且这还不是极限,如果放入特定的催化材料和石料进入反应炉,还可以短暂地让发动机的推力提升到200万亿吨……
      有关于这个项目的各种细则罗列了一大堆,陈神看了没多久,就开始选择性地跳过。
      虽然这些前所未有的恐怖数值听起来很诱人,但是他现在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务。
      他只是想搞定核聚变而已,不管是传统意义的轻核聚变还是重核聚变。
      他不想造一台占地几十公里,高度十公里的发动机,那玩意对于现在的地球来说有害无益。
      他不想带球跑,特别是这个球是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