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从小修行,真中正有道之上僧也。我等幸接台颜,敢求大教,望以禅法指教一二,足慰生平。”
    唐僧闻言,慨然不惧,自幼精通佛法,又有乌巢禅师传法,当下一番长篇大论,将四老说的服服帖帖。
    四老侧耳受了,无边喜悦,一个个稽首皈依,躬身拜谢道:“圣僧乃禅机之悟本也!”
    陈凡在一旁却是听得无语,总算见到了唐僧啰嗦的本领,不过这几个妖精却让他有些好奇,难道只是找唐僧论论诗经?
    还是看到了佛门的兴起之势,想要借唐僧搭线,抱佛门大腿?
    拂云叟笑指石屋道:“诸位且入小庵一茶,何如?”
    石屋门上有三个大字,乃“木仙庵。”
    一行人自无不可,遂此同入,又叙了坐次,忽见那赤身鬼使,捧一盘茯苓膏,将九盏香汤奉上。
    唐僧吃了茶,看了看屋内与屋外,只见水自石边流出,香从花里飘来,满座清虚雅致,全无半点尘埃。
    唐僧见此仙境,情乐怀开,十分欢喜,忍不住念了一句道:“禅心似月迥无尘。”
    劲节老笑而即联道:“诗兴如天青更新。”
    孤直公道:“好句漫裁抟锦绣。”
    凌空子道:“佳文不点唾奇珍。”
    拂云叟道:“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唐僧道:“弟子一时失口,胡谈几字,诚所谓班门弄斧。适闻列仙之言,清新飘逸,真诗翁也。”
    劲节老道:“圣僧不必闲叙,出家人全始全终。既有起句,何无结句?望卒成之。”
    唐僧谦虚道:“弟子不能,烦十八公结而成篇为妙。”
    劲节道:“你好心肠!你起的句,如何不肯结果?”
    唐僧续后二句云:“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十八公道:“好个吟怀潇洒满腔春!”
    孤直公道:“劲节,你深知诗味,所以只管咀嚼,何不再起一篇?”
    十八公亦慨然不辞道:“我却是顶针字起,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凌空子道:“我亦体前顶针二句,无风摇拽婆娑影,有客欣怜福寿图。”
    ……
    唐僧与四个妖精来了兴致,一首首诗词作下来,却是让陈凡听得索然无味。
    要说与前世他听过的一些流传千古的诗词相比,唐僧与四个妖精的水平只能算作一般。
    至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武人,更是索然无味,八戒这呆子已然快要睡着。
    不过随着一人到来,立即让这呆子精神抖擞。
    只见石屋之外,有两个青衣女童,挑一对绛纱灯笼,后引着一个仙女。
    那仙女拈着一枝杏花,笑吟吟进门相见。
    陈凡也打量了这位花仙子一番,只见她下穿一条五色梅浅红裙子,上穿一件烟里火比甲轻衣,精致的玉脸上化着淡妆,堪称毫无瑕疵。
    八戒看的是目不转睛。
    四老欠身问道:“杏仙何来?”
    那女子对众道了万福道:“知有佳客在此赓酬,特来相访,敢求一见。”
    十八公引见道:“佳客在此,何劳求见!”
    仙子上前见礼,唐僧躬身,不敢言语,陈凡起身轻轻还了一礼,孙悟空却是不为所动,只是打量了女子几眼,八戒则是不掩色相的赶忙还礼,沙僧倒是规规矩矩的还了一礼。
    那仙子道:“快献茶来。”
    又有两个黄衣女童,捧一个红漆丹盘,盘内有十个细磁茶盂,盂内设几品异果,横担着匙儿,提一把白铁嵌黄铜的茶壶,壶内香茶喷鼻。
    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葱,捧磁盂先奉唐僧,次奉陈凡,悟空,八戒,沙僧,再奉四老,然后一盏,自取而陪。
    显然在这女子眼里,唐僧最为受欢迎。
    陈凡饮了茶,却是不由摸了摸鼻子,有些好笑,以他的神识,自然早已知道这杏仙偷听唐僧等人论诗。
    看来这诗词歌赋,倒是夺得女子青睐的一个好手段,在古代尤其明显。
    仙子落座之后,欠身问道:“仙翁今宵盛乐,佳句请教一二如何?”
    此言一出,孙悟空不由面露不耐,他与诗词歌赋一类,却是无缘。
    八戒也是暗叹一声,自觉肚子里没货。
    沙僧则是老老实实的饮茶,似有似无的听着。
    只有唐僧与四老兴致高昂,陈凡含笑饮茶,心想要不要剽窃一些前世流传的诗句,让这些自诩文人雅士的妖精长长见识?